自由財經

關稅墊高美企成本 恐侵蝕減稅效益

2018/07/12 06:00

美國對中國課徵懲罰關稅,將侵蝕企業稅降稅效應。(路透)

〔編譯楊芙宜/綜合報導〕彭博專欄作家費克林(David Fickling)撰文分析,美國川普政府對中國兩千億美元商品的新關稅若實施,加上先前五百億美元中國商品關稅,相當於侵蝕掉一個季度的企業稅降稅效應;初步來看,新清單涵蓋六○三一項產品,意謂美國企業被預期承擔大量原料、設備成本上漲的衝擊,美國民眾常買的消費品則多數被排除在外。

川普政府大降企業所得稅,使美國企業本會計年度(截至今年九月)節省一二四○億美元支出,但對中國五百億美元商品加徵二十五%關稅、對兩千億美元商品加徵十%關稅,使美企支付新增關稅達三二五億美元,相當於侵蝕掉一個季度的減稅效應。

文章指出,美國消費者經常購買的產品幾乎皆被排除在關稅措施之外,例如從中國進口最大項目的手機、電腦、玩具、服飾和鞋類,使消費者較不受漲價影響,讓選民更能接受美中對弈第一著棋;不過,消費者價格概念較模糊的持久性商品先前雖被排除,卻被列入新關稅清單,包括平板電視和家具。

文章表示,華府對中國關稅策略的成本,將會由大多數美國企業承擔;關稅最大部分可能落在汽車零組件、工業機械、塑膠和精密設備,恐進一步為汽車、化學公司帶來痛楚。

哈雷戴維森和BMW最近宣布在海外擴產,就是為了降低受關稅打擊的美國進口依賴;通用汽車已警告,該措施可能造成美國汽車業裁員;陶氏杜邦也表明,將研擬在加拿大和阿根廷設廠。

費克林指出,關稅和企業稅調降不必然有直接互抵關係,例如減稅救濟對在美國有大量營收的企業最重要,而關稅衝擊大部分會落在具有全球供應鏈的國際導向企業;但企業承擔的關稅和生產成本,最終仍免不了會轉嫁至消費者。他認為,全球繁榮的經濟,給華府對抗中國貿易戰所需的喘息空間,但不應被視為理所當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