晴時多雲

《科技與創新-57》運用智慧科技 高齡社會商機無限

2018/12/24 08:00

高齡生活品質。(圖片由工研院提供)

誰說老後的生活枯索無聊?身心健康、來去自如、學習成長,正是高齡者夢想的生活型態,而科技將可助一臂之力。在工研院「眺望2019產業發展趨勢」研討會中,工研院IEK Consulting深度剖析,如何運用智慧科技翻轉高齡為樂齡,以貼近人性的創新應用為挑戰找解方。

「隨著全球高齡化人口與比例持續增加,全世界都面臨了同一件事,那就是變老,」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分析師林欣姿開宗明義的指出,全球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重,到2050年將達22%,台灣則在今年邁入高齡社會,距離超高齡社會僅剩8年,挑戰已在眼前。

高齡者重視健康、獨居、學習成趨勢

工研院IEK Consulting自2010年起,每2年針對50歲以上,月收入前40%的族群做一次「兩岸樂齡生活調查」,最新調查結果顯示,在「個人健康」方面,高齡者隨著年齡增長,越關心自己的健康,可量測個人生理數據的穿戴式裝置持續受到歡迎;高齡者不僅重視內在健康,也兼顧外在美麗,從網購統計資料可看出端倪,銀髮族平均客單價與購買次數皆較平均值高,尤其保健食品、精品、3C家電與美妝保養類型名列暢銷排行榜前幾名。

「居家生活」方面,高齡者的理想居住方式,「獨居」與「同配偶同住」的比例提高,「與其他老人住機構」跟「與子女住一起」的比例則下降,顯見高齡者在生活能夠自理下,在地養老以及獨居生活成為新趨勢。另外,因掃地機器人等輔助產品問世,降低高齡者家事清潔負擔,使用付費服務的比例略降;但傾向付費解決就醫問題的比例則明顯增加,台灣銀髮族75%患有1種以上慢性病,候診時間長、交通不便、重覆用藥、陪伴就醫麻煩等是主要困擾。

「社會參與」方面,高齡者持續工作比例微增,經濟因素、自我實現與維持體力勞動是主要原因,而學習活動也明顯增多,未來5年對於課程學習需求成長10%,學習內容漸趨多元,社會互動也隨之增加。

高齡生活不只是挑戰也是商機

當人步入老年,生活上會有什麼改變?除了面臨身體機能退化的健康問題,獨居者會產生安全疑慮,需要有人陪伴,或協助處理生活瑣事的需求;而想要繼續工作者,則擔心年事已高而不易找工作,或職場環境不利高齡者等。

「高齡生活的改變不光是挑戰,也是機會。」林欣姿指出,各國科技業者紛紛利用感測技術、人工智慧、平台技術等,投入應用產品開發,協助高齡者解決以上難題,提升生活品質。例如,Spire的臨床感測器,外型如同衣物標籤,比起穿戴裝置更無感,可追蹤睡眠、壓力、呼吸模式,讓高齡者輕鬆掌握自我生理狀況,還能得到個人化健康建議;L,Oreal USA推出無電池紫外線感測器,只需貼在指甲上,透過NFC就能傳遞紫外線資訊到APP,隨時提醒長者防曬補妝,保持內外。

英國CurrentCare與IBM共同設計出居家遠端監控與異常通知系統,透過長者生活習慣在屋內安裝感測器,家人可從平台監控數據與接收異常通知,讓獨居長者獲得安全保障;美國CareLinx的居服員媒合平台,提供長者沐浴、用餐與外出就醫的照顧服務,並可追蹤其健康狀況為其訂定健康計畫;Nesterly透過APP媒合租不起房子的年輕人與願意提供較低房價的高齡者,達成「青銀共居共創」;BMW重新為中高齡設計職場環境與職務等,都是從高齡者需求出發,運用智慧科技解決問題的範例。

樂齡科技貴在解決生活困擾

因應樂齡科技萌發的商機,林欣姿進一步建議樂齡科技可朝三大方向發展:第一,技術不一定要最新,但必須以解決高齡者困擾為首要條件,以滿足個人健康、居家安全到社會參與的需求;第二,以最無痕、簡單的方式降低困擾並增加便利,像是用簡化與美化的穿戴式裝置,或沒有監控感的物聯網技術,可在不改變日常生活的前提下記錄並傳遞數據,也可以改良長者最熟悉的手機工具,將介面設計得更為簡便直接;第三,善用科技去中間化,以平台串連雙方,如高齡者與家屬、居服員、職場等,有效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,讓溝通與情感交流更加直接,銀髮族的生活更加溫暖。

(本文轉載自工業技術與資訊月刊)

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

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 點我下載APP  按我看活動辦法

已經加好友了,謝謝
歡迎加入【自由財經】
按個讚 心情好
已經按讚了,謝謝。
今日熱門新聞
看更多!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
網友回應
載入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