晴時多雲

【王志鈞專欄】先做再說,培養台灣狼性

2018/11/06 08:35

台灣青年常被批評為狼性不足。狼性從正面看,代表侵略性、主動性、積極性與攻擊性,是一種創業者必備的態度。

從負面角度看,貪、殘、野、暴,為達利益目標而不斷挑戰困難、嘗試錯誤,暴走式地闖出一條生路,為其特色。

台灣經濟起飛於1970年代,高成長20年後,邁入成長緩慢、停滯期也有20年,故創業動機與氛圍未若二、三十年年前興盛,可以想見。

加上台灣依循儒家式教育,強調溫良恭儉讓的品格教育,更讓年輕人一出社會就急著循規蹈矩找工作,而非車庫裡創業、網路上搞創新,或者瞞天過海地想方設法撈錢。

不過,當產業秩序因新科技當道而重新洗牌時,破壞式創新所帶來的舊規則瓦解,讓循規蹈矩、排隊買便當的人,面臨僧(就業人口)多粥(就業績未)少、菜色(薪資)不足的窘境,自然也讓年輕人備感失落。

正面來看,創新產業如雨後春筍般崛起,產業新秩序也在歐美領頭羊帶領下,逐漸明朗化。打破產業界線、以打群架取代單打獨鬥,以及善用AIoT來發展服務型科技製造和商業模式,都是雲端生態系下的商業運作趨勢,箇中也充滿蓬勃發展機會。

問題是,新機會掌握在準備好的人身上,而非狼性不足者。台灣年輕人其實應該多發展儒家式的狼性,其特色為:

一、培養從同理心出發的市場需求探索力:解決消費者的痛點,是善用科技來解決消費者問題的新經濟特色,台灣人同理心高,探索市場需求能力也應隨之跟上。

二、培養嘗試錯誤的解決問題能力:年輕人應該多翻轉教室,從黑板上學習轉變為多用手做,從自主學習解決身邊問題開始,延伸出解決市場問題的產品設計力和服務力。

三、多培養先做再說的冒險性格:狼性除了受貪婪驅動外,其實也可受好奇心、理想與自我成就感所驅使,台灣年輕人應該勇於走出舒適圈,透過壯遊、小資創業與社會企業型理念,培養不循規蹈矩的性格,才能與全球創新風氣接軌。

簡單來說,培養有在地特色的狼性,以同理心、追求真善美的態度來發展狼性,才有可能提高台灣的創業風氣,以勇於追求改變來提振經濟活力,才能徹底改變年輕小羊的低薪困境。

(王志鈞,資深媒體人,曾任職自由時報,蘋果日報,商業周刊,今周刊)

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

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 點我下載APP  按我看活動辦法

已經加好友了,謝謝
歡迎加入【自由財經】
按個讚 心情好
已經按讚了,謝謝。

相關新聞

今日熱門新聞
看更多!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
網友回應